考试焦虑是中学生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性适应障碍,它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识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它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其症状主要表现为:
(1)、情绪激动、慌张、不能自制。有的伴随手足发冷、心跳加速、肌肉紧张、甚至头昏。
(2)、感知障碍,如视听困难,感受性降低,甚至把试题要求看错等。
(3)、注意障碍。即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4)、记忆障碍。平时熟悉的东西回忆不出,但一出考场又能想起。
(5)、思维迟钝、混乱,不能正常分析、归纳、判断、推理,本来能做的题也做不出。
二、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
影响个体考试焦虑水平的因素很多,既有自身的,也有外部的。
1、个体的自身因素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
(3)知识准备。一般来说,平时学习刻苦努力,基本功扎实,复习全面,准备充分的学生,自然会信心十足,考场上也会情绪稳定,精神饱满,自控力强。否则,便可能会信心不足,情绪紧张,坐卧不安,焦虑加剧。
2、外部因素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
影响个体考试焦虑水平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现在的中学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水平普遍过高,有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说:“我害怕看到父母期待的目光,我怕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使他们失望”。还有些家长不仅期望过高,对孩子的要求更高,使孩子因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而对学习和考试产生厌烦和焦虑情绪。另外,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几天一大考,每天一小考,一味地重分数,排名次,使一些中学生终日陷于考试焦虑的苦恼之中。此外,由于社会的竞争压力,因而拥挤在升高中、上大学的羊肠小道上,这也给学生参加重要的考试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