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来了,给华夏大地带来了文明之光。或许正因如此,后人读《论语》,常常把孔子神化、圣化,以为孔子说的一定有道理,并且是大道理。于是读《论语》仿佛成了门槛很高的一件事情。然而,知人是知言的前提,每个人都是丰富多面的,圣人也是。孔子首先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常人的各种情感,也会有常人的缺点,所以当我们先暂时剥去孔子圣人的光环,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孔子,很多事情就容易理解了,这也正是“去圣乃得真孔子”。
(图为同学们在解读孔子是个怎样的“凡人”)
狼狈的孔老夫子
高二9班 孙霖
在大家的印象中,孔子是圣人,仰视难见;是古人,遥不可及。但是,大家都忘了,孔子也是一位凡人,同你我一样,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孔子一生周游列国,遇到过许多事情,其中,不乏有一些事情让他显得狼狈不堪。在卫国,卫灵公有一位美丽的妃子,名南子,孔子与其见面,引得其学生子路的不满,在《论语》中有这样一节:“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与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作为老师,在行为举动上遭学生质疑,甚至还有怀疑他人品的倾向,自是生气,但作为老师在遭到学生质疑时却大发雷霆,赌咒发誓,这是气急败坏了吗?但孔夫子自己不是也说过的吗?“食色,性也。”,当然,作为圣人,又为人师表,孔子又极为推崇礼仪道德,自然不会做一些有违礼法的事。这样的孔老夫子甚是可爱,但也实在太狼狈了些。孔子周游列国,至郑国时,与其弟子走散,独立于城门之下等待其弟子,看上去十分狼狈,被路人看到,纷纷嘲笑他,说他恍若丧家之犬,孔子也不恼,点头称是。一代圣人独自立于城墙之下,遭路人围观嘲讽,的确是狼狈至极。孔子一次发怒,怒骂其学生宰予,言语粗俗,作为老师甚是狼狈。《论语》中有这样一节:“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孔子作为一代圣人,同时又贵为师长,哪怕他再不喜欢宰予这名学生,也不至于如此辱骂。如此怒斥学生的孔老夫子,如今看来确实是言语粗俗,甚是狼狈。孔子在五十多岁时曾在鲁国德治过一段时间。51岁至52岁,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后因于季氏不和方才离开鲁国,而在他51岁到54岁时,因为德治,许多人都登门向他道喜,孔子面露喜色,曰:“有是言也。”作为圣人的孔子,在我们的印象中遇到这类情况,应是十分谦虚,并且喜怒不形于色才对,但孔老夫子却是“面露喜色,曰:‘有是言也’”,毫不谦虚,这样的“圣人”也算得上是十分狼狈了。由此可见,孔子虽然贵为圣人,仰视难见,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凡人,是我们可以接近,可以了解的人物之处。
爱财但取之有道的你
高二12班 段欣妤 沈烨 刘诺熹 张邵睿彬
中华上下五千年,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史的车轮滚滚驶向远方,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春秋战国,有那么一位老人想将自己的学说推行给各国,想在这个理工越坏的时代挽救人们的思想,这位老人就是圣人孔子!相信在大家的眼中,孔子是一位有思想有道德,有远大抱负的圣人。甚至大家可能认为,孔子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我看未必。在我们正常的印象中,既然孔子是一位圣人,那么他应该不食人间烟火,但其实孔子这个人也很爱财。在《论语》中,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孔子说:“凡是主动的给我点见面薄礼的,我没有不教诲的。”孔子所说的见面薄礼其实就是10条干肉。10条干肉在那个年代可不是说拿就能拿得出来的,由此可见,孔子办私学并不是不收费的,而且我们也能看出孔子这个人很爱财!而且在《论语》中,也有多章句记载了孔子是爱财的。在《论语》中,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说:“如果富贵和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做。如果富贵不合乎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从这一章中可见,孔子为了追求财富可以去做下的差事,读到这里你还觉得孔子不爱财吗?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追求财富的同时,孔子也没有忘记本心,要取之有道!孔子的一生中一共有3000多名弟子,每人10条干肉做学费,那么应该都吃不完,而且孔子还有官位拿着供奉,所以他的生活并不是特别苦。孔子本人也认为富贵这件事是人们应该拥有对它的欲望,如果有人不想富贵才是有问题,只是每个人取财方法和观念不同。有的人为了钱财失去了自己的本心,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准则,但孔子认为取财应坚守”道、义、信。”如果他不符合自己的本心,不符合自己的行为道德准则,那么这样的荣华富贵是不能要的!除了爱财外孔子还有很多凡人特点,比如孔子这个人很自信,甚至可以说他很自大,而且他还会耍小聪明发牢骚,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后人在提起他时,却把他认为是一个圣人,而且还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或许正是因为孔子的思想很高深,并且他的为人处事符合人们的“道、义、信”!孔子就如同那耀眼的星光在历史的天空中散发着淡蓝的光芒,穿越千年的时光,依然如此耀眼!
率真的你——凡人一面的孔子高二12班 印思源孔子,一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两千多年以来,他于人们的心中的地位不断攀升,由贤到圣再封神,更有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当这位圣人走下圣坛,洗净铅华,才是真实的他。孔子是率真的。他收一个学生就要一束肉干做为学费,对普通家庭不算多,且没有像人们想象中德高望众的大儒分文不取。他表示:“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他也很现实,表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正视自己所欲,直接表达需求,不虚伪、矫揉造作,当真现实率真。孔子是率真的。弟子们曾质疑孔子藏着真本事不传授与他们,孔子当即为自己反驳:“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以人格发誓,坦坦荡荡,更显其率真。当诸位弟子列于门前,个性不一,才能出众。孔子看在眼里,喜上眉梢。他却话风一转,提醒鲁莽的子路。“若由也,不得其死然。”直接指明弟子的缺陷,率直真诚。只可惜他的这位出色的第子没能听他的教诲,英年早逝。孔子是率真的。你能想到吗?一个在朝堂上不苟言笑,在一行一言中克己复礼的孔子,居然会在野外细细观察野鸡。野鸡时而行走,时而环顾四周,又扑棱翅膀,双双飞去。孔子感叹它们“得剘地啊,得其时啊。”似是希望自己像这两只野鸡一样自在逍遥,真实又可爱。就连一旁的子路也受其感染,向野鸡拱了拱手。孔子是率真的。他的率真也让他碰壁。齐国国君闻孔子,表示不能给他季氏的礼遇,但礼遇只会比季氏低一些,比孟氏高一些。可齐君并未能坚持太久,终是在美人和美酒的攻势下夜夜笙歌,从此君王不早朝。孔子直言劝谏让齐君心生不耐,下了遂客令:我已经老了,不能再做什么了。”孔子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若是孔子进言再委惋些,或许他就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了吧,但他就是这样率真的孔子。孔子是率真的,他的率真让他平易近人,亦师亦友;他的率真让他收获常人get不到的野趣;他的率真可爱让他不能适应于诸侯争霸的时代;他的率真也让他收获一大批现世的粉丝,让更多人了解他,理解他,由此产生对他更深一层的敬佩和喜爱。去圣乃得真孔子,这就是我眼中率真的孔子。
内心孤独的孔子
高二12班 吴姝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呀,你在我们大家的心中无疑是无不知晓的天选之子——圣人,可是高处不胜寒,我想是因为你拿去圣人之光环所得到一个依旧完整的人格,所以才被那么多人所追崇,你无法离开这个大千世界,无法离开那样一个时代,无法离开作为一个人的朴质,无法离开那一次又一次的小孤独。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我堂堂一个孔子居然被说没有专长,那我赶马车好了。这也许是孔子内心的独白,简直就是反讽大师。语句之间透露着他的不屑一顾的傲娇,但是孔子的内心真的毫无波澜吗?我想一定是会有所起伏的,他也许会向大家都没有看到我的专长吗?是我还不够厉害吗?为什么就没有人懂我呢?其内心也许会被否认所影响的孤独吧。站在历史的长河上回望,春秋这个战乱的时代干戈铁马战火纷扰,王昌龄所写“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也无法来描述春秋战场。人生很窄,得失只是方寸之间;人生很宽,成败犹在千里之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之忠;己之不欲,勿施于人为之恕。“翻开墨香流淌的书册,感悟那些饱含哲理,得以修身齐家的句语,令人心存敬畏,静止如莲。正是他的高深绝妙,才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古道上碎草翩跹,尘埃飞扬,那个栖栖遑遑、奔走一生的你,周游于列国之间,为着你的信仰,劳碌奔忙着。可是时代容不下这样伟大的人,时代的风沙刺骨而寒冷,将你埋没。孔子与弟子的确是亦师亦友,当孔子面对弟子时,更多的是作为一名老师的角度,弟子看来孔子就是圣人有再多的“小动作”也依旧是圣人,他们并没有经历过孔子所经历过的挫折,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孔子就算教他们再多,他们也改变不了一个过客的角色。“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之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天乎!’”也许正如孔子所言,只有广阔天地才能懂他,才能收留这一片深情。 孔子,你也确实老了,你会小声嘟囔小声抱怨会唠叨个不停会发发牢骚。“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你呀,看着弟子在为你担心,却拂拂身子认为不足以大操大办,嘴硬着不认可弟子们的做法。因为孤独你是需要这些关爱的,而一方面又担心着这份温暖化为虚有,担心作为老师辜负了这份温暖,因此你展现的是好强可内心孤独的一面。老人似乎都是这般孤独,这个让我想到的是自己的奶奶,她总是一个人坐在窗前向外头看,总担心耽误我们,便说不需要我们陪她聊天、买菜,可当我同她一块儿去,牵起她的手,就像小时候她牵着我一样,在旁边静静的等待她,表面好强不苟言笑依然嘴硬着说:“哎呀不需要,我自己可以的。”但是仅仅只是牵着她的手走了一段路,她就足足同邻居老太太念叨了一个星期。那位老人不爱同子孙唠唠家常,静静守护光阴呢?奶奶就和孔子一样吧,都是个普通人,都是内心孤独又好强,渴望被关注到的人。孔子最爱的还有他的那把古琴。光阴,到底是什么?它似琴弦,时而锋芒如利剑,时而温柔若流水。正因为没有人懂他,所以他念旧。“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那些一同陪他走过苦难的人,他会一辈子也忘不了。看着一位又一位挚友的离去,你的心里也许也是一片一片的化作尘埃。没有了挚友的认同,只得将共鸣化入书中,流传百世探求下一位懂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