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邓静骨干教师培养基地观课学习活动
作者: 发布于:2020-10-12
岁有更迭,事有代谢,人有进取,教有鼎新,随着社会及教育的发展变化,教材、学生也随之而变,教师更应该积极观摩学习,不断更新自身认识,博采众长而发展,丰富积累而厚广。2020年9月24日下午,官渡区进修学校携陈继联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以人教版高一新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离子反应”为课题的同课异构活动,邓静骨干教师培养基地全体学员均到现场观看并认真学习。
首先,来自三十一中的杨洋老师为大家展示了精彩的公开课。她设计的日本水盐发电器的引入和物质种类包含全面的实验,操作性强,别具一格,给现场观看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次,云子中学长丰校区的余燕琼老师展示的公开课也十分引人注目,余老师的课堂设计,始终贯穿科学探究理念,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善于求知,勇于实践,整个过程令人叹为观止。
展示课结束后,两位主持人——官渡区进修学校彭开鲜老师及陈继联名师工作室陈继联老师,逐一对两节展示课进行了点评。陈继联老师向所有观看展示课的老师们介绍了两位主讲老师。两位都是工作了两三年的新教师,之前也从未参加过类似的公开课活动,虽然本次课堂呈现均有小小的遗憾,但两位教师丝毫不怯场,发挥相对稳定。紧接着,陈老师又介绍了展示课的前期准备工作:将工作室的所有学员分为两组,每一个组的成员分别负责帮助其中一位主讲老师磨课。在整个磨课过程中,主讲老师对教学设计更新了6~10次不等,所有学员尤其是两位主讲老师收获颇丰,进步极大。陈老师提出,两位主讲老师的设计思路各有优缺点,若能将其合二为一,必然能够打磨出一堂优质课。陈老师还强调,化学课不能上成“记忆课”,而要上成“推理课”,如何让素材为课堂服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去思考的问题。
对新教材研讨课的研究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听课和评课层面,而是更重在于“研”的境界。教师不但要研究学生和教师,还要研究教法和教学思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古人引领,今人奋进,岂能无获?因此,教学应不断探索,源头活水才会清明澄澈;应从问题出发去解决问题,自我勉励,才能迅速成长;应抓住学生微不足道的提醒,善于积极钻研,可谓真正懂得学生,可谓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