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衔接促提升,学海无涯齐扬帆——邓静骨干教师培养基地观课学习活动
作者: 发布于:2020-10-25
碧云天色秋意浓,最是橙黄橘绿时。自然在收获,我们也在成长,为帮助学员快速提升教研水平,邓静骨干教师培养基地步履不停。2020年10月15日下午14:00,工作室全体学员参加了官渡区初中化学教研活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教学案例研究,观摩了两节展示课。本次教研活动由官渡区进修学校彭开鲜老师主持,在云大附中星耀学校报告厅举行。全官渡区公、民办中学化学教师积极参加,活动现场座无虚席。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全体学员观摩课例;第二部分由云大附中星耀学校邓晶老师,骨干教师培养基地主持人邓静老师、云大附中星耀学校赖丽霞老师对课题的实施过程进行交流与探讨。
活动前段,由两位老师带来精彩的展示课。第一节展示课是由云大附中星耀学校付春燕老师带来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付老师以“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推动整堂课运作,从Fe2O3到FeO这个问题,让学生产生了矛盾冲突,从而生发疑问,并带着疑问学习“到底什么是化合价”。
待学生了解了化合价概念后,付老师着重讲了离子化合物并付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以上过程,充分突显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让学生自己看“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的表格,发现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有可变的和单一,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熟悉、记住了化合价,学生的参与度极高。
第二节展示课是高一年级《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由昆明市第十六中学(官渡区陈继联名师工作室学员)阮红艳老师作展示。阮老师从生活实例引入氧化还原反应,激发学生兴趣,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基本理论,它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性强。在呈现方式上,教材一方面注重初高中衔接,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实例,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过程为线索,即得氧失氧上升到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再到电子的得失;从宏观视角到微观视角,由表及里,环环相扣,逐步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另一方面,教材注重构建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认知模型,充分发挥氧化还原反应的社会价值,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化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课程结束后,付春燕老师和阮红艳老师就自己课程的教学思路进行了阐述。邓静老师、赖丽霞老师及邓晶老师逐一对两节展示课进行了点评。
首先,邓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两位老师的教学素养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强,极具亲和力,值得大家研究和学习。邓老师也给出了以下建议:老师在引导化合价时,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往后的教学中,不能仅针对中考要考的化合价来讲,应有更高的设计思路,考虑高一同学在学习这一部分时会遇到的困难,拓展更多的内容。
其次,赖老师对阮老师的课堂从亮点与不足两方面进行了点评。亮点:①为了解学情,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题目的梯度设置再到发题给学生做,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教学目标的制定都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情为出发点;②关注学生,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③有讲有练,课堂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不足:①复习课既要巩固基础,又要优化思维、提高能力。因此,最重要的任务是处理好知识结构的完备性与问题解决的针对性之间的关系,突出重点知识的复习与关键能力的培养。而阮老师这节课将大量时间花在化合价的判断上,这既不是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重点,更不是在复习课中该有的环节。②复习面面俱到,没有针对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后面有深度的能够培养学生能力的题目无法推进。赖老师总结道:“任何一堂课都有优点和不足!”
最后,邓晶老师主要强调了老师们讲授化合价时应注意的几点:①化合价是什么东西?②初中阶段老师应该怎样教化合价?③强调单质的化合价为零,并不是正、负化合价抵消的结果,更加深刻的诠释了化合价的定义。邓老师建议,老师要关注课堂生成,对学生出现的某些问题要敢于接招来解答。在高中新课标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教学目标,又要有评价目标。新高考、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出现后,值得我们所有化学老师一起学习新理念。
俗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摩了两位教师的展示课,倾听了三位名师的点评后,学员们表示学无止境,不虚此行,在自己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课程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会给你带来更多新鲜的体验和不一样的收获,而邓静骨干教师培养基地一直行走在教学教研的前列。我们能走多远、多久,靠的不是双脚,而是一群有着相同信念的人,推动着彼此的心,只为尽力做到最好,为中学化学教育发展助力……